“在全市率先完成黑臭水体清零工作,杨家河沟清污分流整治成为市级治水正面典型案例,嘉陵江(江北段)入选全市首批幸福河湖,高标准建设‘两岸青山·千里林带’1500亩,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6家、增量全市第1,港城工业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,成功入选重庆市第二批近零碳工业园区试点,江北区委党校成功入选重庆市首批近零碳公共机构。”1月6日,重庆市江北区生态环境局发布2024年一体推进“九治”成绩单,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。
2024年,江北区印发《美丽重庆建设2024年江北区重点目标任务分解》,细化分解104项具体任务,深化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等七项重点任务,协同各镇街和区级相关部门一体推进治水、治气、治土、治废、治塑、治山、治岸、多米体育网址治城、治乡等生态环境智治体系,全力交出生态环境高分答卷。
江北区深入开展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专项行动,实施全流域入河排污口精细化排查,“一口一策”推进77个次级河流入河排污口整治,长江嘉陵江154个入河排污口全部整治销号。
加快实施城镇排水管网排查整治工作,编制“一口一策”“一点一策”整改方案,完成存量病害问题核查鉴定和工程治理近2000个,新建城市排水管网4.4公里,实施老旧排水管线公里,积极推进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四期扩建项目。大力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清淤疏浚等9大行动,完成五宝镇下场口生活污水收集治理,新建污水处理设施1座,率先剿灭农村黑臭水体14条13420平方米,清淤13492.4立方米。
建立社区河长制工作站6个,完成溉澜溪等3条河流河道划界工作。长江寸滩断面水质稳定达到Ⅱ类,市控地表水断面、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%,嘉陵江江北区段成功创建首批市级幸福河流。
江北区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“十五条措施”,协同实施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排查整治、活性炭治理设施专项整治、交通源污染防治、生活源专项治理和扬尘污染防治五大专项行动。
实施唐家沱污水处理厂、海尔公司废气深度治理,完成3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深度治理,推进3座储油库油罐高效密封浮盘改造,17座加油站完成三次油气回收治理,扎实推进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,对辖区4家机动车检验检测机构实行“全覆盖”监督检查,路检机动车尾气10014辆,抽检非道路移动机械尾气151台,1758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完成环保编码登记,评定137家涉气企业绩效等级。启动应急预警17次、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1次,抢回临界超标18天。2024年,江北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08天,比上年增加18天;PM2.5浓度30.7μg/m3(微克每立方米),同比下降11%。
江北编制“无废商圈”建设方案,江北“无废快递网点”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获市级部门转发推广,成功创建“无废城市细胞”63个,五宝镇“无废乡村”入选市级“无废城市”建设精品细胞,农村厨余垃圾就近就地自行处置运行机制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肯定。
扎实推进垃圾分类,建立三级书记、四层应用、五位一体工作机制,回收利用废塑料9800吨,通过首批垃圾分类先锋区验收。编制《江北区建筑垃圾污染环境防治规划》,推广使用新型智能建筑渣土车。推进渣土车辆监管系统应用,在建建筑工地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%。
优化整合自然保护地1809.68公顷,深入开展“绿盾”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管理。严守24.52平方公里生态保护红线,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勘界定标工作,埋设界桩116个、标识牌8个。提前完成1500亩森林抚育任务。
长江北岸(塔子山至金科太阳海岸段)岸线生态综合修复工程—消落带治理项目开工,成功争取三峡后续专项资金1亿元。抓实长江十年禁渔,迭代升级江北城、石马河禁渔标准化禁渔巡护站,新建大石坝巡护站,组织增殖放流活动1次,放流鱼苗8万尾。办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18起,1个案件入选“重庆市第三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十大典型案例”。生态质量指数达54.47,多米体育网址比上年提升0.16,生态质量基本稳定。
新开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22个,10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扎实推进,一项全国首批完整社区建设试点工程全面完工,来鹿寺社区入选全市现代社区建设十大样板,“莺花巷”改造经验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肯定。
推进城市绿荫工程、城市公园建设,江滩公园风貌改造顺利推进,建成口袋公园3个,更新提质改造街头绿地7个。三洞桥风情街、莺花巷·合作村评为市级最美街区,获评最美口袋公园、最美桥下空间、最美山城绿道各1处。深入开展噪声油烟扰民等城市病整治,有序推进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划分。践行“千万工程”,加速推进和美乡村建设,因地制宜发展多元乡村旅游业态,策划推出乡村旅游品牌线条。已成功创建市级宜居村庄8个,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美丽巴蜀宜居乡村先导村4个,巴渝和美乡村1个。
江北区依托长安汽车、赛力斯等5家整车企业,形成“设计研发—整车制造—关键零部件配套—分拨物流”汽车发展全产业链,全区新能源汽车生产量超20万辆,占全市产量超三成。
6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,港城园区获评国家级绿色园区,5家企业入选全市首批先进级智能工厂。绿色贷款余额超1700亿元、稳居全市前三。引导公交、出租车企业优先使用新能源车,公交车、出租车新能源车占比分别达到68.98%、64.71%。培育公共建筑绿色化改造示范项目3个,改造面积5万平方米,位居全市前列。区行政服务中心、市科技馆成功入选国家级绿色低碳公共机构。新建建筑设计阶段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连续7年达到100%,竣工阶段绿色建筑比例连续2年达到100%。(江美)